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 > 感知篇 第九章 情绪与健康--为自己的心理状况把脉

感知篇  第九章  情绪与健康--为自己的心理状况把脉      
              “祝您身体健康!”

这是人们最常用的祝福语,可见健康之重要。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人生第一财富。

可人们是否知道究竟怎么样才算作健康呢?

大多数人会说“无病无灾、身体棒棒,就是健康”。

其实,健康的科学含义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一般理解。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而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些需要打开的“心结”。

这些心理盲点,如果及时调节,可能很快会恢复正常,如果任其积聚,超过了一定界限就会造成心理疾病。

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人似乎更关心自身的生理环境,对营养保健、锻炼强身投入了极大热情,却忽视了对健康同样重要的心理环境--稳定的情绪、愉悦的精神、坚定的意志。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的时代,不论这些变化是否是我们所追寻的,现实的压力迫使我们不停地向前运行。

人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被社会异化,人群中充满了焦虑、烦躁、愤怒、失落、紧张、恐惧,人类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危机。

你是否发现,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建立在各自利益的基础上,兄弟般的友情日渐稀少,人们整日包裹在强烈的孤独感之中。

你是否感到,竞争的社会压得人透不过气来,而我们还必须遵循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喜怒不形于色”,压抑着自己沉重的心情。

你是否觉得,人们就像一群刺猬,充满敌意地竖着满身的“武器”。

专家认为,孤独、压抑、敌意已经成为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机。

      

              什么叫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起码的要求,就像没有身体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一样;其次是保持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姿态,这是心理健康的本质含义,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光有一个概念是不够的,心理健康需要有具体的标准作为衡量依据。

目前,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提出或已经提出了一些标准,但各有特色。

有七项标准、十项标准等等,并不统一。

给心理健康定标准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心理健康不比身体健康,人类迄今还难像检查躯体健康那样检查心理健康。

躯体健康不健康可以通过完整、清晰、科学的客观数据说明问题。

这些数据通过体温、脉搏、血压、心电图、肝功能等一系列的科学检查可以得到。

而许多心理现象和规律尚处于未知或知之不多阶段,并且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水平、意识形态、民族特点和学术思想等导致的不同认知体系、价值观念的影响,至今尚无世界各国公认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体系。

      

              心理健康的七项标准有哪些?

      

              正常的智力水平。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智力不是某种单一心理成分,而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是大脑活动整体功能的体现,其中思维能力是核心。

      

              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诸要素,如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均平衡、健全的发展。

      

              较强的社会协调性。

较强的社会协调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行为,达到与客观环境和睦相处的协调状态。

      

              稳定适中的情绪和情感。

愉快的情绪,有益于心身健康和调动心理潜能,有利于人们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

而激烈的情绪以及长时间的消极情绪可导致人的心理失衡。

因此,保持稳定适中的情绪和情感以及良好的心境,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健全的意志,协调的行为。

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理想,自觉地确定你的理想目标,并支配自己的行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

意志与行为是一体的:行为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称为“意志行为”;通过行为,可以看出一个人意志活动的实质。

      

              和谐的人际关系。

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

      

              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说      

              下面的10项心理健康标准,也是比较受大家所认可的。

      

              1.具有十足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

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

超负荷地工作,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理想和目标切合实际。

      

              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生活理想和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导致产生心理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因为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环境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健全与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充分发挥个性能量。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适度的情绪发展和控制。

      

              人有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才能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得到发挥和满足,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更不能损害集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情合理又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更无益于心理健康。

      

              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顾名思义,内部因素是影响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内在原因,是一个人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内在和主观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和心理状态因素两大类。

      

              1.生物遗传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又可以细化为遗传因素、化学中毒或脑外伤、病菌或病毒感染及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等类型。

      

              (1)遗传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健康状况是不能遗传的。

      

              (2)化学中毒或脑外伤。

有害化学物质侵入人体,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

      

              (3)病菌或病毒感染。

人如果患了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就会由于病菌、病毒损害神经组织结构而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

      

              (4)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

例如,如果患有内分泌机能障碍,尤其是甲状腺机能混乱、机能亢进,患者往往出现暴躁、易怒、敏感、情绪冲动、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

      

              2.心理状态因素。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一旦成型,就可预测其以后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心理状态因素包括认知因素和情绪因素等类型。

      

              (1)认知因素。

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得、贮存、转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

人类个体的认知因素涵盖范围很广,包括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想象、言语等。

      

              (2)情绪因素。

人的情绪体验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一个人机体生存和社会适应的内在动力,它是多维度、多成分和多层次的。

经常波动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往往使人心境压抑,精力涣散,身体衰弱;稳定而积极的良好情绪状态,则往往使人心境愉快,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所以,培养良好情绪、排除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影响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有哪些?

      

              外部因素是影响心理健康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

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三大类。

      

              1.家庭因素      

              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对中小学儿童来说,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大。

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异常。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关系不良,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冷淡,矛盾冲突迭起等;家庭成员残缺,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如专制粗暴,或溺爱娇惯等;还有家庭变迁以及出现意外事件等。

      

              2.社会因素      

              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属于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其中的各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严重腐蚀人的心理健康。

社会因素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今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都会加重人们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身心健康。

      

              3.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是针对学生来说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生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学校因素中的种种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比如,如果校风学风不良、教育方法不当、学习负担过重、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抑郁,精神焦虑,若调适不及时,就会造成心理失调,甚至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

      

              什么是心理年龄?

      

              每个人都有三种年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

实际年龄是指人们的自然年龄。

生理年龄是指人生理发育成长所呈现出来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年龄往往有差别,例如如果人营养不良,那么其生理发育就迟缓,将导致生理年龄小于实际年龄。

      

              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状况所呈现出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也不完全一致。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心理年龄期: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人在不同的心理年龄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比如人在幼儿期天真活泼;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增强,身心飞跃突变,心理活动往往动荡剧烈;到了心理老年期,心理倾向成熟稳定、老成持重,但身心功能弹性降低,情感容易变得忧郁。

      

              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主要有两方面的标准:      

              (1)个体的实际年龄应当与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相符;      

              (2)个体在不同心理发育期应表现出相应的心理特征。

      

              身体健康就心理健康吗?

      

              此为对心理健康的典型误解之一。

国际卫生组织(WHO)早在1981年就指出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所以仅仅身体健康不等于健康,也不等于心理健康,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

只有两者都具备,一个人才能算作健康。

      

              心理不变态就算心理健康吗?

      

              心理不健康有许多种形式,心理变态只是其极端形式而已。

根据状态,人的心理可用三区来表示:白色区、灰色区和黑色区。

人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心理健康,处于黑色区则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灰色心理调节得当就会回复为白色心理,不当则会发展为黑色心理。

所以仅仅心理不变态的人不一定心理健康。

      

              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吗?

      

              许多人对“心理问题”十分敏感又不屑一顾,认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是十分可笑和可耻的,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有精神病。

这是一种很伤害人的误解。

人经常会有心理困惑,调解不当就会形成心理问题,长久得不到解决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一般的心理问题,但不会都发展为精神病,所以一般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没有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不可变化的吗?

      

              许多人认为心理健康就永远不会有问题,心理有问题就永远心理健康不了。

这是一个误区。

其实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是相对而言的,这二者是动态的、可逆的、有变化的。

      

              心理问题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吗?

      

              在人一生中的不同时期都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其实,几乎人人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有轻有重,或是自己没有意识到。

      

              纪律、道德问题与心理健康有关系吗?

      

              实际上,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例如,学生一到上课时就咳嗽不止或喜欢东张西望,老师往往以为是纪律或品德问题。

事实上,这也可能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产生的心理压力引起的躯体反应或心理逆反。

      

              心理问题只能出现后再进行治疗?

      

              心理问题是能被早期发现、早期调适的,对心理问题同样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去看心理医生是丢人的事情吗?

      

              很多人觉得去看心理医生是很难为情的事情,认为看心理医生的人都心理变态。

这是很大的误区。

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了解还不够,这可能是造成这种误区的原因之一。

另外,许多人对心理咨询不信任,认为是骗人的东西。

这也是误解。

其实,正如哈佛大学博士岳晓东所说的,“心理咨询是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是明智的选择而不是愚蠢的做法。”

      

              心理上有“病”不用去看?

      

              长期以来只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的宣传,致使人们身体有病大大方方地去看医生,但心理有问题却不好意思去看心理医生,小问题也逐渐成了大问题。

      

              一次心理咨询可以解决问题吗?

      

              对心理咨询的不了解也导致了人们过高的期望值,认为通过一次半次的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所有心理问题。

其实,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期望很快就能痊愈。

而且,不同于身体疾病,心理问题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心理医生双方互动交流。

这自然也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心理问题都需要多次咨询和治疗,简单的问题一次足矣。

      

              什么是心理平衡?

      

              在西方心理学的字典里,是没有“心理平衡”这一术语的,可谓是中国人的独创。

通俗地讲,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平衡是指个体在观念认识、情绪反应、行为倾向等方面的和谐反应状态。

心理平衡应表现为没有欲望和观念的冲突或冲突被调匀;心平气和,没有紧张、焦虑、畏缩等不良情绪反应等。

      

              中国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一词来形容这一心理调节过程,离不开我们“阴阳对立、福祸转换”的遗传“文化基因”。

自古以来,中国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时,很讲究内心的平衡之道。

可以说,中国人用“心理平衡”一词形容自我的心理调节是个必然。

实际上,心理学中的“内向”、“外向”的概念即含有阴阳平衡之意,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读了老子《道德经》之后创造的。

      

              心理平衡与心理健康是什么关系?

      

              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并不等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可以随着社会及个体的变化不断地调整。

另外,心理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绝非千篇一律。

心理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僵死的状态。

心理健康就是不断向良好心理特征变化的过程,是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达到的一种良好状态。

不断调整的过程,就是把种种原因造成的心理失衡调适为心理平衡的状态。

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过程的终点和心理健康状态的表现。

因此可以说,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虽是重要标志,但如果认为心理平衡就代表着心理的健康,那么你就走入了误区。

通常人们会认为心理健康是平衡与适应,并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把适应理解为对周围环境的顺从。

但这两种理解都不能说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例如,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由于不会有挫折感、不会有冲突,其内心一般颇为平衡,但能说他心理健康吗?

再比如,今日社会上到处都是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的人,实在不能说他们心理健康。

实质上,心理健康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什么是心理失衡?

      

              在心理学上,心理失衡是指人的心理失去和谐而处于理念、情感和行为的冲突状态。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人们的心理是处于失衡状态的。

不同人身上,心理失衡有不同的表现。

有的表现为不分是非的逆反和抵触、不问对象的疯狂报复、不遗余力的谩骂攻击等,一些青年人尤其如此。

有的人则表现为情绪消沉、悲观厌世、自怨自艾、自我封闭等,从否定自己的价值进而否定人生的意义。

还有的人心理失衡之下,为求得内心的宁静,无论什么问题都无原则地顺应别人,以致形成了逆来顺受的庸人性格。

      

              造成心理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心理失衡的很多,又因人而异,非常复杂。

愿望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经受不了挫折、适应不了环境、恶疾缠身等等,都是心理失衡诱因。

心理学研究认为,种种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两类:外界压力,为客观原因;心理调控失败,为主观原因。

      

              外界压力主要是生活压力,对于我们中国人尤其复杂繁重。

我国学者通过对1000多名各种行业人士的调查统计,编制了中国人生活事件量表,其中每项事件都赋予了压力分数。

      

              表P39      

              该表表述了中国人生活压力事件总体的、共同的特征。

当然,个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对表中项目及分数进行适当调整后,该表仍是适用的。

      

              根据上表列出的事件,不妨把自己的近期状况对照一下,可以认识自己目前的心理压力状况,以及时把握调控心理失衡的时机。

      

              怎样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失衡的危害是严重的,不但会造成人心理上的病变,还可能带来身体上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必须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怎样解除心理失衡呢?

      

              1.遗忘不快法      

              如果我们终日生活在对往事痛苦的回忆中,反复品尝过去的挫折,心情就会越发忧郁,对现实就越发不满,心理就更加不平衡。

如果忘却那些琐碎之事,就能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宽慰;忘掉心中的不快,就能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激发出新的力量。

因此,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忘记。

      

              2.自我解嘲法      

              所谓自嘲法,就是当遇到令自己尴尬或难堪的场合或突发事件时,不要逃之夭夭,也不要手足无措,更不要埋怨他人,要自我解嘲、缓和气氛、避免冲突。

自我解嘲法是一种自我调侃、自我贬抑的方法。

      

              3.泪流满面法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科学研究却告诉男儿们,这样并不是什么好事。

研究发现,强忍泪水恰恰造成情绪压抑,而痛快地流泪则可以减轻乃至消除这种压抑。

因此,为了自己心理平衡,我们应当放弃有泪不轻弹的传统戒条,让自己因情绪冲动、波动而哭泣,不必为哭泣而难为情。

      

              4.聊天转移法      

              研究发现,找个人聊聊天具有心理调节的功能。

闲聊可以缓解紧张、消除隔膜,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很快平静下来,能营造被劝说者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劝说的顺利进行。

现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闲聊了:电视上有“闲话俱乐部”,报纸上有“闲话专栏”,“闲话”书籍也在满大街地卖。

      

              5.激励法      

              要走出心理失衡,最好的办法是给自己一个激励,即给自己确立一个追求的目标,并付诸行动。

采用激励法时,首先目标要确立得适宜,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太高的目标会使心灵受挫折而变得垂头丧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实现,不能给内心带来喜悦。

      

              保持心理平衡秘诀是什么?

      

              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保持心理平衡有以下几个秘诀:      

              1.不要斤斤计较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斤斤计较,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俗话说“将心比心”,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2.适当让步      

              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3.对自己不要太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可是并不一定合适。

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寡欢,实为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

      

              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4.知足常乐      

              有时候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荣辱不惊、淡泊名利,才能做到心理平衡。

      

              5.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

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6.暂离困境      

              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7.对人友好      

              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

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也就变得平静。

      

              8.找人倾诉烦恼      

              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苦闷,不利于身心健康。

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9.积极娱乐      

              积极、适当的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知识和乐趣。

      

              10.帮助别人做事      

              “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附:测试一:中国人心理健康的综合自测      

              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诊断,同样,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可以检测的。

通过对一些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回答,并进行统计处理,自测者可在相当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量表,国外已经存在许多种,但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外国人的心理健康量表不能拿来套用在中国人身上。

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根据近年来对中国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心研究,主持编制了四个“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特别适用于世纪之交的中国人。

      

              对被检查者的心理健康测量,通常是由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来进行的,但这样终归不及时、不方便。

为了使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能够经常地自测心理状况,及早地自我发现问题,并进行早期自我心理调适,广泛利用心理健康自测量表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要注意,自我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仅可作为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参考,既不要把心理健康测量神秘化,也不要滥用心理健康量表。

      

              下面列出王极盛教授主持编制的心理健康量表,供读者自测,以初步掌握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如发现有较大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向心理医生咨询。

该量表有十个分量表,反应的心理症状十分丰富,自测者能够准确地判定自己的自觉症状,既适用于青少年,又适用于成年人。

      

              1.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构成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有80个评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采用5级评分制。

      

              (1)无:自觉无该项问题。

      

              (2)轻度:自觉偶尔有该项问题。

      

              (3)时有:自觉有该项症状,时有发生。

      

              (4)经常:自觉有该项症状,经常发生。

      

              (5)总是:自觉有该项症状,总是存在。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80个项目,可归类为10个因子。

各因子所包含的项目如下:      

              (1)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包括10、14、23、31、49、53、71、79,共8项。

      

              该因子主要反映受试者人际关系方面的紧张、敏感等。

      

              (2)心理承受力差:包括2、17、26、40、50、62、74、77,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事感觉困难,遇到困难、挫折灰心。

觉得学习、工作负担重与难以完成。

对待环境杂乱脏不能承受等等。

      

              (3)适应性差:包括6、18、35、38、48、61、69、80,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事情、环境、对人不适应等。

      

              (4)心理不平衡:包括8、15、24、39、42、54、63、72,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别人对他不公平,抱怨自己赶不上别人,别人有成绩自己生气,自己出力不讨好,别人亏待自己,对比自己强的人不服气等。

      

              (5)情绪失调:包括1、13、22、37、45、52、57、65,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快、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情绪问题。

      

              (6)焦虑:包括:4、20、28、34、47、58、67、70,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许多事情心烦、预感有坏事情发生,心理烦躁、无缘无故紧张、担心自己有病等焦虑症状。

      

              (7)抑郁:包括7、12、21、27、33、55、59、66,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低落,对前途感觉无希望、疲劳、对事情不感兴趣,感到忧愁、生活无意思等抑郁症状。

      

              (8)敌对:包括3、11、30、41、44、51、76、78,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喜欢与人争论,不能控制脾气,有摔东西的冲动,爱挑人毛病,爱刺激别人等敌对症状。

      

              (9)偏执:包括9、16、25、32、43、56、64、73,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不信任人,固执己见,总认为别人背后议论自己和与自己做对,不能接受别人意见,我行我素等偏执症状。

      

              (10)躯体化:包括5、19、29、36、46、60、68、75,共8项。

      

              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心理紧张,特别是情绪紧张产生的躯体不适或症状,例如手发抖,尿多、头痛、睡不好觉、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2.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      

              月收入:(请选择)(1)500元以下(2)500-750元(3)750-1000元(4)1000元以上      

              人均居住面积:(请选择)(1)8平米以下(2)8-12平米(3)12-16平米(4)16平米以上      

              指导语:下面是有关您近10天内心理状态的一些题目。

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

每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您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索。

      

              每个题目后都有五个等级供您选择,分别按照程度的高低用1、2、3、4、5来表示:      

              1-无,2-偶尔,3-有时,4-经常,5-总是。

      

              注意:(1)每个题目后只能选择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划圈;(2)每个题目都要回答。

      

              3.评分方法      

              (1)因子分。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共包括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都包括8项。

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计算方法,是将8个项目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除以因子项目数,即除8,为该分量表的因子分。

每一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即无为1分,偶尔为2分,时有为3分,经常为4分,总是为5分。

每个因子的8项按此标准计分除以8,即为该因子的因子分。

      

              判断自己心理健康状况,读者在自己填完心理健康量表后,10个因子均以2分为简单判断标准分数线。

根据10个因子的因子分,以2分为简单判断标准分数线,就可以简便、初步地判断哪些因子存在问题和症状。

      

              初步确定心理问题和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定分数值:2分~2.99分为该因子轻度存在问题;3分~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度症状;4分~4.99分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如果是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

      

              自测中,如果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某因子上存在轻度问题,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予以改善和解决。

某因子分超过3分,但不超过4分,也可以通过自己心理调适,逐步得到减轻和消失。

如果自己心理调适,已经超过一个月尚没有缓解,最好找心理医生咨询。

如果某因子分超过4分,也可自己先心理调适。

一周后再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再测一次,如果该因子分仍为4分以上,建议找心理医生咨询。

      

              (2)总均分。

      

              用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测试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除用因子分数来判断外,还用总均分来总体进行评定与判断。

      

              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是把该量表80项各自的分数加在一起之和被80除,得出的分数便是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

      

              用总均分判定心理健康的状况:2分~2.99分为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分~3.99分为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分~4.99分为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是5分是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果受试者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在2分以上,应找心理医生咨询。

      

              测试二:心理是否衰老的自我测定      

              国内外众多心理专家,通过对各种心理现象的归纳总结,提出三种自测心理是否衰老的方法,你不妨试一试。

      

              1.第一种方法      

              以下列出的15种现象中,如果你具有13~15种,则为心理极度衰老;具有10~12种,为心理很衰老;具有7~9种,为心理比较衰老;具有4~6种,为心理有点衰老;仅具有3种以下,为心理基本无衰老。

      

              (1)老是记不住最近的事。

      

              (2)总是不自觉地提及过去的事。

      

              (3)对过去的生活总是后悔。

      

              (4)如有急事在身,总感到心情焦急。

      

              (5)事事总好以我为主,以关心自己为重。

      

              (6)对眼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感到无所谓。

      

              (7)愿意自己一个人生活。

      

              (8)很难接受新事物。

      

              (9)不喜欢接触陌生人。

      

              (10)对社会的变化感到不安。

      

              (11)很关心自己的健康。

      

              (12)总是固执己见。

      

              (13)很喜欢讲自己过去的本领和功劳。

      

              (14)喜欢收藏东西。

      

              (15)对噪音十分烦恼。

      

              2.第二种方法      

              以下列出30种心理现象,请你逐个对照:如果具有了其中的26至30种,为心理极度衰老;具有21至25种为心理很衰老;具有16至20种为心理比较衰老;具有11至15种为心理有点衰老;只有10种以下为心理基本无衰老。

      

              (1)害怕外出。

      

              (2)没有一个年轻的朋友。

      

              (3)别人和你说话非得凑在耳边大声讲才行。

      

              (4)不喜欢看报刊的“智力园地”这类内容。

      

              (5)不能一下说出“水”的五种用途。

      

              (6)不能一下顺背7位数或倒背5位数。

      

              (7)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

      

              (8)看小说中有关爱情的描写一跳而过。

      

              (9)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

      

              (10)即使戴了眼镜也看不清东西。

      

              11  在两分钟内不能从100开始连续减7直至减到2。

      

              12不能想象出天上的云块像什么。

      

              13常常和别人吵架。

      

              14  吃任何东西都感到味道不好。

      

              15  不想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16  常常把一张立体图看成平面图。

      

              17  不喜欢下棋等要动脑子的消遣。

      

              18总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

      

              19  以前的许多兴趣爱好现在都没有了。

      

              20  记不清今天是几号也记不清今天是星期几。

      

              21  钱几乎都花在吃的方面。

      

              22  老是回顾过去。

      

              23  常常无缘无故地生闷气。

      

              24  不喜欢听纯粹的音乐。

      

              25看了书、电影、戏剧后,回忆不起来它们的内容。

      

              26  别人的劝告一点也听不进。

      

              27  常常看错东西或听错话。

      

              28  走路离不开拐杖。

      

              29  对未来没有计划和安排。

      

              30喜欢反复讲一件事。

      

              3.第三种方法      

              以下列出20种心理现象,如果你具有其中的17~20种,为极度心理衰老;具有13~16种,为心理很衰老;具有9~12种,为心理比较衰老;具有5~8种,为心理有点衰老;仅具有4种以下为心理基本无衰老。

      

              (1)别人稍有冒犯就火冒三丈。

      

              (2)别人做错事,自己也会感到不安。

      

              (3)有时感到生不如死。

      

              (4)脾气暴躁,焦虑不安。

      

              (5)别人请求帮助时,会感到不耐烦。

      

              (6)经常会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7)看见生人手足无措。

      

              (8)一点不能宽容别人,甚至对自己的亲友也如此。

      

              (9)感情容易冲动。

      

              (10)曾讲过精神病医院。

      

              11  经常感到胆怯和害怕。

      

              12  在别人家吃饭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13不听别人的劝告,一昧干某一些事或想某一些事。

      

              14  没有熟人在身边会感到恐惧不安。

      

              15总是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16  常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17  经常独自哭泣。

      

              18  紧张时会头脑糊涂。

      

              19  会无缘无故地想念不熟悉的人。

      

              20  总希望别人和自己闲聊。

      

              测试三:心理健康测试      

              下面的测验,对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自我指导具有参考意义,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在你认为“没有”的题目上记0分;在你认为“有时”的题目上记1分,在“经常”的题目上记2分。

      

              1.上床之后很难入眠,就算睡着了,也是浅睡,总是做梦。

      

              2.心情经常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健忘。

      

              3.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觉得很烦,没什么劲头。

      

              4.觉得和别人见面或交际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5.经常在意自己是不是有缺陷,如“像是身上发出狐臭”、“有口臭”等。

      

              6.某个观念一旦扎根脑中,便很难再加以更改。

      

              7.总是觉得自己做了些见不得人的事,或是犯了什么罪。

      

              8.总是挂虑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想摆脱又无法控制。

      

              9.经常害怕留给别人不好的印象,或是在人前害臊。

      

              10.一紧张就出冷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颤抖。

      

              11.害怕高的地方,宽的地方,上了锁的小房间,电梯、隧洞、人群等。

      

              12.恐惧动物,交通工具,尖尖的物体。

      

              13.不断地意识到有人在监视自己,或说自己坏话。

      

              14.曾觉得有人想加害于自己,或是阴谋陷害自己。

      

              15.上楼梯时一定要上两阶,否则就觉得不安心,或有些类似的情形。

      

              16.上街时不自觉地数电线杆,或汽车牌照,并成为一种习惯。

      

              17.每天从早起床到晚就寝,把所有过程都像仪式那样照顺序来完成,否则就不安心。

      

              18.一天非得洗上很多次手,总怕什么都不干净。

      

              19.在寂静的重要场合时,有想大喊大叫的冲动,或其他与此类似的情形。

      

              20.站在大楼顶上、悬崖边时,觉得头晕目眩。

      

              21.碰到为难的场合时,会发生想吐、拉肚子、头痛、发热等。

      

              22.白天突然觉得很想睡,而且无法抗拒地沉沉睡去。

      

              23.经常担心自己在工作上会产生令人困扰的征候。

      

              24.非常注意自己的心脏跳动声音及呼吸,并为此失眠。

      

              25.曾经觉得自己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似的,呼吸困难或好像昏倒了。

      

              26.有幻想自己“碰到灾难”或“遭遇不幸”的倾向。

      

              27.总是怀疑自己心脏坏了,脑子坏了,得了癌症或不治之症。

      

              28.反复进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没问题,仍不放心。

      

              29.不自主地生气,自己也觉得不对,但无法克制。

      

              30.认为自己没用了,只会给周围的人添麻烦,就算活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分析      

              0~5分,请放心吧!你拥有一个极为健康的心理。

      

              6~13分,还是属于健康领域中的,但不算真正的健康。

      

              14~25分,你在精神上太疲累了,建议你找心理医生进行适当处理。

      

              26~60分,你的状况呈现危险信号,你可能患上了神经症,应找精神卫生医生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

(https://www.biquya.net/id90929/5216967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