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皇帝史 > 第14卷: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

?

  

  人物简介明光宗贞皇帝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1620年8月28日(泰昌元年八月初一)-1620年9月26日(泰昌元年九月初一)在位30天)。

  

  明神宗素来不喜爱他,一度想废长立幼,甚至连梃击案这种意图谋害太子朱常洛的大案都可以不了了之。登基后郑贵妃送给朱常洛八个美女,他一夜连临幸数人,身体每况日下,登基十天之后,即泰昌元年八月初十,光宗就病倒了。服用李可灼进献的红丸之后,即位三十天的光宗暴毙,史称红丸案。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庆陵。

  

  光宗暴毙不久,魏忠贤等人意图把持朝政,坚持让李选侍待在乾清宫,导致杨涟、左光斗等人反对,最后李氏移居哕鸾宫,史称移宫案。

  

  前后明朝三大案,无不与光宗紧密联系,使得他传奇色彩颇为浓厚。

  

  朱常洛虽然在位一个月,但是仍有所作为,朱常洛登基后下诏停止征收矿税,撤回派往各地的内监,选拔补上各种废官,发白银一百万两来救济九边之民,补发辽东前线将士的军饷,天下都欢庆称颂。

  

  人物生平生母老宫女

  

  明光宗画像万历九年(1581年)某天,万历皇帝临幸了一个宫女。本来这种事情,内侍要记录相关的年月以及赏赐的物事,可是皇帝对自己莫名其妙做的这件事讳莫如深,因此也就没人敢提起。宫女姓王,年纪有些大,人是慈宁宫的。

  

  纸包不住火,终于有一天,李太后问起这件事,皇帝不回应。当时,王氏已经怀孕。李太后叹息,说自己老了,却还没抱孙子,假如她真的生了个男娃,母以子贵,又何必在乎她原本的宫女身份。

  

  于是,万历十年(1582年)四月,王氏被封为恭妃。八月,产下皇长子朱常洛。

  

  或许年老色衰,或许出身低微,无论如何,“恨”屋及乌,万历皇帝似乎因此对这个儿子也不是特别喜爱。

  

  关于王氏和万历相遇时的年龄问题,定陵发掘中得到了澄清。因为孝靖椁板的西面有一墓志,用铁箍箍住。她死后安葬时仅为皇贵妃,无谥册谥宝,仅有墓志;迁葬时已具册宝,但原有的墓志也一起随棺椁迁来,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她的出生年月。据此推算,她和万历相遇那年刚刚16岁,万历十八岁。志文“以四十年七月十七日卜葬”句中,“四十”、“七”、“十七”五个数字字体与志文并不相同,显然是臣僚作好志文后便刻石,空出日期,入葬时再补刻的。以《明史》和墓志相对证,年月上亦有出入。如墓志上载册封恭妃在万历十年六月,《明史》却载册封恭妃在万历十年四月;薨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明史》载薨于万历四十年。墓志的出土,更正了《明史》的错误之处。太子遭梃击万历皇帝不宠爱产下皇长子的恭妃,反而对贵妃郑氏青睐有加。万历十二年,郑贵妃产下皇二子朱常溆,可惜夭折。皇帝对她宠爱不减,到了万历十四年,郑贵妃产下皇三子朱常洵,随即加封皇贵妃。反而是早早生下皇长子的王氏仍旧是恭妃,差距十分显眼。

  

  皇帝专宠郑皇贵妃,而且迟迟不立太子。朝中大臣纷纷猜疑,担心郑氏谋立皇三子,损害国本(史称“争国本”)。他们争相提及皇储问题,奏折累计成百上千,无不是指责后宫干政,言辞之间矛头指向郑皇贵妃。万历皇帝搁置不管,仍旧宠爱郑氏。

  

  最终,为了平息越演越烈的皇储争议,万历二十九年十月,皇帝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六子朱常润为惠王、七子朱常瀛为桂王,争国本事件最终落下帷幕,这场万历年间最激烈复杂的政治事件,共*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闹腾得乌烟瘴气,还搞出了一个叫东林党的副产品。

  

  然而谣言并没有停止,都说朱常洛这个太子之位,是皇帝不得已而册立的,迟早还是会册立福王朱常洵。这也怪不得谣传,因为朱常洛虽然被封为太子,他的生母王氏仍旧没有加封,还是个恭妃。到了万历三十四年,皇太子有了儿子,皇帝才勉强封了王氏一个皇贵妃。万历三十九年,王氏郁郁而终,大学士叶向高建议厚葬,可是皇帝居然不同意。再进言,皇帝才勉强同意,就是这样,都不给追谥一个皇后的位置。可见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何其卑微。

  

  明光宗母亲不得父皇喜爱,那么这个儿子就更不用说了。皇帝倒是想换太子,可是太后不同意,皇后也不同意,大臣们更不同意。于是谣言蜂起。万历三十一年,就因为有谣言说万历皇帝想要换太子,矛头指向郑皇贵妃,结果皇帝株连逮捕者甚众。到了万历四十一年,又有进言,说郑皇贵妃以及福王将要谋害皇太子,结果皇帝仅仅是让福王就藩,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郑皇贵妃几次三番被构陷,终于反击。万历四十三年,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意图谋害皇太子朱常洛。招供之下,张差供出郑皇贵妃的手下宦官庞保、刘成。郑氏为免心腹受罪,向皇帝哭诉。但是太子差点遇害,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皇帝无奈,说这件事最好是你向太子争取谅解。郑氏跪拜太子,太子慌忙回拜。最后,皇帝的干涉下,太子不好说什么,大臣们也只好睁一眼闭一只眼。于是,张差被凌迟处死,庞保、刘成不明不白地死于刑部大牢。此案不了了之。这就是所谓的梃击案。

  

  皇帝死红丸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皇帝驾崩。皇太子朱常洛借皇帝遗诏的名义,发内帑百万犒劳边防将士,同时罢免万历朝的矿税,重新启用因为进谏而被治罪的大臣,朝堂为之一新。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宣布次年改元泰昌。

  

  新君即位,一派欣欣向荣,可是没想到泰昌帝突然就病倒了。也许是觉得自己病太重了,皇帝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的意思。当天,鸿胪寺官李可灼进献红丸,皇帝服用之后,九月初一驾崩。在位仅仅一个月,享年三十九。这就是红丸案。

  

  明熹宗即位后,把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之后的几个月改年号为泰昌元年,以纪念短命的父皇。

  

  大行尚移宫泰昌帝即位后,其子朱由校与李选侍一起迁住乾清宫。一月后,泰昌帝驾崩,李选侍控制了乾清宫,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朱由校,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

  

  泰昌帝驾崩当日,杨涟、刘一燝等朝臣即直奔乾清宫,要求哭临泰昌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商谈即位之事,但受到李选侍的阻拦。在大臣们的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山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接受群臣的礼拜,决定在九月初六举行登极大典。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大臣暂将他安排在太子宫居住,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李选侍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又提出凡大臣章奏,先交由她过目,然后再交朱由校,朝臣们强烈反对。朝臣们要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遭李选侍拒绝。李选侍又要求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令朱由校即位,亦遭大臣们的拒绝,矛盾日渐激化。

  

  朱由校御乾清宫登极大典日期迫近。至初五日,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内阁诸大臣站在乾清宫门外,迫促李选侍移出。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力驱,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次年为天启元年。至此,李选侍争当皇太后、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画饼。

  

  李选侍虽已“移宫”,但斗争并未结束。“移宫”数日,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并说“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朱由校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指出“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至此,“移宫案”风波才算暂告结束。

  

  为政举措在短短的一个月里,朱常洛在群臣的帮助下,也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废矿税、饷边防、补官缺。

  

  首先下令罢免全国范围内的矿监、税使,停止任何形式的的采榷活动。矿税早为人们所深感厌恶,所以诏书一颁布,朝野欢腾。其次是饷边防。朱常洛下令有大内银库调拨二百万两银子,发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九边巡抚按官,让他们犒赏将士;并拨给运费五千两白银,沿途支用。朱常洛还专门强调,银子解到后,立刻派人下发,不得擅自入库挪为它用。第三件事是补充官缺。朱常洛先命令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侍郎二人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随后,将何宗彦等四人均升为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启用卸官归田的旧辅臣叶向高,同意将因为“上疏”立储获罪的三十三人和为矿税等获罪的十一人一概录用。因此有人感慨朱常洛矫枉过正,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官满为患”的局面。

  

  人物评价朱常洛初即位的时候,是想做一个有为之君的。当初神宗大行敛财,宫中留有大量银两。朱常洛在七月二十二日至八月一日之间,连续两次发内帑共计160万两,用来赏赐在辽东及北方的九边军队。同时,朱常洛命令撤回万历末年引起官怨民愤的矿监和税监,召回在万历一朝因为上疏言事而遭处罚的大臣,补用空缺的官职。

  

  朱常洛像袁可立、邹元标、王德完等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先后下诏召回。这一切,都预示着新的政治面貌即将出现。然而,宫中的郑贵妃似乎仍是朱常洛无法摆脱的阴影。他非但没有胆量去追查当年郑贵妃对自己的迫害,反而处处以先皇为借口,优待郑贵妃。神宗弥留之时,曾遗言于朱常洛,要朱常洛封郑贵妃为皇后。神宗离世的次日,朱常洛传谕内阁:“父皇遗言:‘尔母皇贵妃郑氏,侍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卿可传示礼部,查例来行。”此时,神宗原来的王皇后以及朱常洛的生母王氏都已经去世,郑贵妃一旦变成皇后,在接下来的泰昌朝中,她就可能变成皇太后。礼部右侍郎孙如游上疏给朱常洛说:“臣详考历朝典故,并无此例。”既然朱常洛另有生母,郑贵妃怎么能封为皇后呢?朱常洛对此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将奏疏留中不发。后来,在八月二十日,朱常洛收回了封郑贵妃为皇太后的成命。

(https://www.biquya.net/id33518/19292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