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皇帝史 > 第7卷: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

?

  

  人物简介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第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

  

  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废景泰帝为郕王,软禁于西苑。郕王薨,享年三十。谥曰戾。葬于北京金山口,明朝藩王墓地。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南明时期,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朱祁钰知人善任,在外依仗于谦,在内宠信兴安,不动声色,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可谓是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奸臣趁机作乱。

  

  人物生平罪人之子朱祁钰的生母,是个获罪之人。宣德年间,明宣宗御驾亲征,生擒汉王朱高煦父子,并将汉王府的女眷充入后宫为奴。侍女吴氏也在其中。

  

  回京途中,明宣宗邂逅了吴氏。然而罪人身份,不能封为嫔妃。宣宗就把她安排在紧靠宫墙的大宅院,时时临幸。终于,吴氏产下一子,就是朱祁钰。

  

  母凭子贵,吴氏被封为贤妃,却继续住在宫外。

  

  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病重,召吴氏母子进宫,将之托付给张太后。明宣宗驾崩之后,皇长子朱祁镇继位,是为明英宗。封朱祁钰为郕王。

  

  临危称帝正统十四年(1449年),对朱祁钰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的皇帝哥哥明英宗御驾亲征,留郕王朱祁钰为监国。结果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瓦剌咄咄*人。一时之间,朝野震惊,甚至有人建议迁都南京,以避刀兵。”南迁“之争,首先是翰林院侍讲徐珵(即后来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根据天象的变化首先提出的。这种说法,颇得一些大臣支持。于谦当即否定这项提议,认为皇陵宗庙都在北京,岂可轻易迁移。

  

  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正统年间,明英宗崇信宦官王振。搞的整个朝廷乌烟瘴气,大臣凡是有不利于王振者,非死即贬。如今皇帝被俘,王振被杀,众大臣纷纷吐气扬眉,甚至跪在午门外,要求监国郕王惩处王振余党。这时王振的死党锦衣卫指挥马顺出来阻挡,当即被愤怒的群臣打死,并将王振同党,王振外甥—王山也当庭打死。午门血案,吓得朱祁钰准备逃走。于谦拉住他,说大臣们只是为了惩治王振党羽,倒不是冲着您来的。朱祁钰半信半疑,下令将宫内王振的两个死党交给大臣们。群臣当场打死二人。

  

  土木之变北京保卫战(点击看大图)

  

  当时的皇太子年仅两岁,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禀明孙太后,最终拥立郕王朱祁钰,改年号为景泰。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登基之后,下诏边关守将不得听信瓦剌的借口,使得瓦剌意图用明英宗的名义骗取财物、骗开关门失败。瓦剌气急败坏,发兵攻打北京。景泰帝任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最终击退瓦剌。

  

  夺门之变景泰帝在位期间,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突如其来的王爷变皇帝,大权在握,景泰帝也就不愿意放手。北京保卫战之后,明军多次击败瓦剌。瓦剌首领也先见此,便想放了明英宗,借此求和。他想放,可是景泰帝却不愿意接。大臣建议景泰帝迎回明英宗,他不悦,说当初是你们*着我当这个皇帝。这个时候,于谦说,您已经当了皇帝,即便他回来,帝

  

  于谦位还是您的。景泰帝见最得力的大臣都这么说,便派人去瓦剌接触,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史料记载: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

  

  使臣杨善这一去,居然就把太上皇接回来。景泰帝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英宗回归之后,景泰帝派人严加看管,果然如于谦所说英宗的回归没有影响到景泰帝的帝位。但景泰帝并不满足,他不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儿子朱见济能够取代英宗的皇太子朱见浚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由于太子是孙太后立的,景泰帝不得不慎重。他先试探颇有资历的太监金英,说“七月初二日,东宫生日也”。金英立刻回答,“东宫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前者是朱见济的生日,后者是太子朱见浚的生日。

  

  初步试探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景泰帝很是隐忍了一段时间。然而,他仍旧不停地试探,甚至贿赂朝臣,不惜武力威慑。终于换来宦官和朝臣的默认。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皇后汪氏坚决不能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争辩,却被废了皇后,打入冷宫。

  

  就这样,景泰三年,景泰帝把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谁料第

  

  明代宗陵寝二年,朱见济就夭折。

  

  景泰帝正当壮年,子嗣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尚未显得突出。可是到了景泰八年,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储的问题再次摆上桌面。众臣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定不下来。内宫传来消息,说景泰帝病体康健了。于是众臣准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再商议皇储问题。这一夜,却爆发了夺门之变。

  

  石亨、徐有贞等人打开南宫大门,迎接太上皇朱祁镇,堂而皇之进入大殿,宣布明英宗复位。随即废景泰帝为郕王,将其软禁。一个月后,郕王死去,被封了个恶谥,叫做戾。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这位曾经的皇帝,因此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帝王陵寝的大明朝皇帝。

  

  于谦等当初拥立他的大臣,纷纷被明英宗以谋逆之名,处死。景泰朝结束。

  

  身后之名景帝死后,英宗废其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这是一个恶谥,表示景帝终身为恶,死不悔改。

  

  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景帝鸣不平,他们认为景帝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景帝即位,外敌如何能退,英宗如何能返?

  

  宪宗虽然曾被景帝废去太子地位,但对这位叔叔的功绩还是相当理解。几经周折,宪宗下旨恢复景帝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但宪宗不太可能给景帝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景帝在规格上较其他皇帝低,而且景帝还没有庙号。

  

  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才给景帝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至此,景帝在礼仪规格上算是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

  

  为政举措任用官员任用官员内阁苗衷、高谷、彭时、商辂、俞山、江渊、王一宁、萧镃、王文

  

  文臣于谦、杨宁、石璞、张凤、俞士悦、杨翥、何文渊、孙原贞、仪铭、胡濙、徐有贞

  

  武将杨洪、方瑛、郭登、朱谦、毛胜、罗通、于谦

  

  首辅于谦:当时掌握军权者。石亨:当时掌握军权者。陈循、高谷、王文、江渊、王一宁、萧镃、商辂、苗衷、彭时、俞纲。

  

  太监成敬(?-1455年),字思慕,内官监太监。永乐二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后派为山西晋王府奉祠,后因案充军改腐刑而为黄门。为人谦逊,虽然受到皇帝重用,但并不揽权。

  

  在位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前后共八年。

  

  人物评价正面评价成化十一年,明宪宗谈及其叔景泰帝,称赞他临危之际,保国安邦,奠定祖宗基业于危难之际,惜乎当年奸臣谗言,先帝削了他的帝位。他认为,郕王朱祁钰有功,应当承认他的帝位。这在一定形式上,等于承认了明代宗朱祁钰的历史功绩。

  

  景泰帝重用于谦等大臣,反对南迁,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有效遏制了瓦剌南下的野心,巩固了大明朝的江山,使得百姓免遭兵祸。同时,启用正统以来被迫害的忠臣贤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朝野清明。这一切都是不可抹煞的功绩。

  

  明史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

  

  反面评价明代宗挽狂澜于既倒,在土木之变后维护了明朝的政治稳定,然而恋栈权位,不但不思迎回已经被架空为太上皇的明英宗,还把他软禁于南宫,整整七年之间不得出入。同时执意废掉侄儿朱见浚的太子之位,企图让自己的后人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结果病笃之时,小人趁势而发,仓促间,不能全贤名于一生,足可叹息。

  

  明史说明景帝,“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史书评价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https://www.biquya.net/id33518/192922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net